北京亚太国礼文化传播中心

传播国礼文化 打造中国品牌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特别关注 > 专访心理危机干预专家:孩子视角的家暴,影响究竟有多大?
特别关注

专访心理危机干预专家:孩子视角的家暴,影响究竟有多大?

时间:2021-11-26 08:25来源:央视网编辑:李明明点击量:427905

11月25日是“国际反家庭暴力日”,我国《反家暴法》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五年多。这部法律的实施,意味着家庭暴力不再是“家务事”,宣示了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。

据中国妇联抽样调查,家庭暴力现象在我国具有普遍性。当家庭暴力发生,最亲的人有可能是带给你伤害最深的人,而在家暴环境中,从心理影响上来讲,受伤最深的往往是孩子。

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告诉央视网记者,家庭暴力会给孩子带来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的“痛”,他们甚至不知道“幸福”的定义到底是什么。这是他认为最为悲惨的事情。

从出生到成年,孩子的成长涉及家庭环境、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,十岁以前主要以家庭环境为主。由于孩子最初的社会化是从家庭开始的,所以他们成人以后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早期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。

那么父母之间的家暴行为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大影响呢?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认为,这种影响会潜移默化伴随孩子的一生,甚至影响其下一代人。

在幼儿时期,当父母有争吵或过激行为的时候,孩子往往会有一种自责和不安全感,会觉得父母的争吵是因为自己不够听话。

等到乳牙长齐,大概五六岁的时候,孩子会进入第一反抗期,同时对母亲有了保护意识。当他通过自己的行为无法缓解矛盾或者制止暴力行为的时候,孩子的内心会表现出惊恐以及愤怒,同时心里不断产生“为什么会这样”的疑问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逐渐进入青春期。父母之间的家暴行为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,会由过去隐性的反应逐渐变成显性的。在学校主要表现为自卑敏感,在家里可能会埋怨母亲的懦弱,有时候会攻击父亲,甚至走向极端。

在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张纯接触的众多案例中,他发现即便是孩子到了成年后,这种影响表现依然较为明显,比如产生交往障碍、抑郁、矛盾,甚至自残自杀。这是一种向外释放的压力。

安全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。他认为,没有安全感就没有归属感,从而无法建立亲密感。而这个安全感其实就是最早需要建立的。

成年后,多数孩子会害怕进入婚姻,因为一直缺乏安全感,感受不到快乐,不知道什么是“幸福”,从而无法去寻找幸福。即便有的已经结婚,婚后也有可能会成为父母的“翻版”,从而再次影响到下一代人。

外伤尚且可以医治,但内心所受的创伤往往难以愈合。家暴不仅发生在夫妻之间,还多发于父母与未成年子女、成年子女与年迈父母之间。家庭暴力对当事人以及家庭成员的伤害,除了身体上的,更多的是心理上的。

11月25日,国际反家庭暴力日,让我们一起对家暴说“不”!(记者 孙晓媛 设计 宋昱辰)

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
责任编辑:李明明

国礼艺术家查询

姓名

证件编号

国礼产品查询

产品名称

证件编号

工作人员查询

人员姓名

证件编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