郦道元《水经注》标注“仓颉墓”在山东寿光,还强调“仓颉墓”在山东寿光的说法始于周初。热爱书法的人,当然热爱文字,我从《水经注》里知道了仓颉是寿光人,就有了去寿光看看的想法。2020年冬天,我去寿光采风,谒拜了仓颉的墓地,加深了对他的了解。仓颉,原姓侯冈,名颉。上古东夷族部落首领,相传为黄帝史官。仓颉天生睿德,通过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、鸟兽的足迹,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,革除了当时结绳记事之陋,开创了文明之基,因而被尊奉为“文祖仓颉”。黄帝感仓颉贤能,赐一“仓”姓,其意为君上一人,人下一君。中国文字是中华文化、中华文明的标志和灵魂,仓颉作为创制与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,自然拥有崇高的历史地位。
我常翻阅《说文解字》,有时候一目十行,有时候盯着一个字,想看到这个字的深处、尽处,结果是永远看不到它的深处和尽处。清人王鸣盛说:“《说文》为天下第一种书,读遍天下书,不读《说文》,犹不读也。”为什么呢?《说文解字》就是说一说文,解一解字,系统分析、讲解基本汉字的构形原理和规则。汉字有形、音、义三个方面的内容,由此形成文字学、音韵学、训诂学三个学科。鲁迅一语道破:“今之文字,形声转多,而察其缔构,什九以形象为本柢。诵习一字,当识形音义三:口诵耳闻其音,目察其形,心通其义,三识并用,一字之功乃全。”
看看,中国字真的了不起。它表音,又表义;字义明确,字音响亮,字型优美。它记录人们的语言,又不追逐随时随地的口音,它对各地的方言土语具有矫正的功能,维护了汉语的规范化。
有了文字,就有语言,有了语言,就有思想,有了思想,就有著述。从甲骨文到先秦诸子,又到秦汉唐宋,象形的方块文字,记录了一个民族、一个区域的文明。强悍并富有深刻内涵的文字,从东方走向西方,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存在。
近代中国落伍,自然要找原因,想来想去,把落伍的原因归罪在汉字上,于是,一批知识分子鼓吹中国文字的拉丁化,向所谓的先进文字看齐。显然,这是革命的需要,是极端的表白,是经不起推敲的想法。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,生命活力强盛。今天,我们阅读两千五百年前的典籍,不仅没有任何语言障碍,还会增加知识,活跃思维,开阔视野。比如“乾,元亨利贞,初九,潜龙勿用”(《周易》);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(《诗经》);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;友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;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’”(《论语》)等等,开卷有益。相比较而言,欧洲差强人意。稍有西方文字知识的人都知道,不管是英语、法语,还是德语、西班牙语、意大利语等,历史不会超过一千五百年。这些拼音文字,会因为地域的差异,时间的不同,声调变化,以至于无法辨别。他们阅读古籍,需要专业翻译。《圣经》是希伯来文,而今天通行的不同语言的《圣经》,是从希伯来文,到希腊文,又到阿拉伯文,最后成为拉丁文的普及读物。欧洲历史留下的一些文物和碑碣,比如意大利亚平宁山麓,伊特拉斯坎人留下的文字,无法译成拉丁文,成为难以解释的古老文字。我没有贬损欧洲文字的意思,他们对传统的“不屑”,也许是他们超越自己的原因。我想说的是,中国文字的历史长度和文化深度,需要重新认识,需要换一个角度理解。近代中国的落后不是汉字的问题,而是思想的问题,体制的问题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,汉语越来越活跃了,在联合国使用的文字范围里,汉字的精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。联合国传阅的汉语文件与其它语言的文件,不仅篇幅短,看着也美观。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,让汉字变得更加流畅。因此,我们可以这样说,改革开放以后,中国综合国力提高,语言的影响必然提高。基于这样的背景,我们需要回过头、低下头,认认真真地思考中国的文字问题,掂量一下它的分量,领会一下它的魅力。
从小学到大学,不管什么专业,都需要了解汉字。每一个汉字的字源,默默体现着中国人的生命智慧和审美情趣。二千五百年前,开蒙的学生“先以六书”,首先系统学习构字理据。清末民初,进入学堂的学子最先接触的就是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《千家诗》,认字,背诵诗词,逐渐步入中国文化的核心地带。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,知其构形,才能理解字义。中国经典产生于先秦,与汉字构形表意的时代最近,用当时的构形表意的思维去读当时人所写的经典文句,事倍功半,水到渠成。遗憾的是,我们在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去寻找构字理据,总觉得对文字的深入理解是文字学家的事情,因此,我们习惯以现代汉语的字词知识,来理解古代经典文句,常常是南辕北辙。
走向古文字,了解古文字,掌握古文字,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。在消费主义时代,我们沉下心,凝视一下我们熟知未必真知的文字,从《说文解字》入手,我们会在探寻中,看到一个幽深的世界,一个无比宽广的世界。(张瑞田)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责任编辑:李明明